
靈魂與表象的交會:郭心漪的水韻詩篇
在一池靜謐的水域深處,宇宙的奧秘悄然展現。對台灣藝術家郭心漪而言,一方池塘既是觀察的場域,也是心靈的投射。她的傑作《綠之舞》(137x189cm)捕捉的不僅是荷葉如翡翠般漂浮、粉蓮綻放的自然之美,更是一種「心動,水不動」的哲思境界。當她細膩描繪水面的漣漪、光影與紋理,每一筆觸都彷彿與這方微觀宇宙進行著深刻的對話。

創作對郭心漪而言是一種靜心的修行。從伊塔洛·卡爾維諾「靈魂常在表面」的洞見汲取靈感,她不執著於技法的展現,而是讓畫筆隨內心的節奏自然流動。她以精湛的水彩造詣,將池塘看似平凡的表象,昇華為一場關於生命輪迴的冥想。在她的畫作中,水面宛若心靈之鏡,色彩與形式的變化,微妙地暗示著內在的波瀾與寧靜。
作為一位享譽國際的藝術家,郭心漪獲得諸多崇高榮譽,包括台灣國際大墩美展水彩類首獎和美國水彩學會獎等。她的作品在全球展出,從台北101的宏偉空間到土耳其、西班牙等文化中心。然而,最觸動人心的,還是那些看似平靜的池塘描繪。顏料在紙上暈染,如同思緒般自由流淌,交織成一首超越維度的視覺詩篇,訴說著藝術家如何透過對自然的凝視,將外在世界轉化為內心理想的境界。
近期,我們有幸與郭心漪進行了一場深度對談,探尋她的藝術歷程、創作理念,以及她如何在一方池塘中尋覓宇宙與心靈的交匯點。

關於創作理念與視覺語言:
問:您如何將「水動,心不動;心動,水不動」這一哲思,轉化為獨特的視覺語彙,在作品中加以呈現?
答:「水動,心不動;心動,水不動」這句話是由台灣文學史家陳芳明教授在觀看我的畫作後所表達的形容詞。然而對我來說,一方池塘猶如宇宙的縮影,形上形下,有形無形的萬物皆匯聚於此。「我」既是觀察者,也是參與者,觀察著這一方宇宙,也與這方宇宙連結,用心中的畫筆彼此溝通、交融。當我描繪水面波動的細節,例如漣漪、反光或水紋,我想讓觀者感受到水的生命力與流動性,也許是這部份反映了「水動」的特質。創作本身即是一種靜心的過程,我的構圖常給人一種寧靜、平穩的氛圍,在繪畫時我不刻意追求高超的技法,而是將注意力完全放在當下,只讓手中的筆自然隨內心的節奏移動,也許是這種「心不動」的狀態直接反映在作品的視覺語言中。面對實際的景象,如何突破現實的三維世界,轉化成更高維度的理想境界,除了作畫時專一精神,排除所有雜念之外,還要不斷地在精神上提高感受,彷彿自己已置身在腦中創生的世界裏。我通過觀察自然,捕捉池塘水面光影變化的瞬間,顯示內心的感受如何影響對外在世界的解讀。在畫作中,水面好比象徵心靈的鏡子,通過色彩與形式的變化暗示心境的波動或平靜,將客觀自然的面貌,轉變成內在所顯現的池塘,「心動,水不動」的形容大概是這樣來的吧!

問:色彩在您的作品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對您而言,色彩的本質與意義為何?它如何承載您的情感與思想?
答:色彩的世界本身就是一個充滿力量與神奇的維度。色彩可以用來表達情緒與感受,反過來色彩也能引動觀看者的情緒與感受。在視覺功能正常的狀態下,色彩的力量足以撼動你我的身體肌肉與心理狀態甚至神經性的反應,在現代,色彩學已成為一種重要的生活應用,然而在藝術的領域中,色彩的使用卻能夠反應創作者的意識狀態、感受能力甚至個性特色⋯等,色彩的情感張力和象徵意義亦能夠直接觸及觀者的內心,傳遞言語無法表達的情感與哲思。真實世界的大自然與各種物質的形態與色彩,在一般人的視覺邏輯中都是既定的固有色,而傑出的藝術家們透過靈活的運用色彩與主題來顯化內心的精神世界,甚至吸引觀者的視覺並擄獲其內心引發共鳴,如此的感動即是藝術的力量。當我將圖紙用鉛筆構圖好後不會著急上色,而是先將感官慢下來、靜下心,然後專注直視圖紙來觀想並醞釀這幅作品的色彩調性,視當時的精神狀態與當下的心緒,腦中會自然浮現出相應的色相,相對於學識型的色彩控制,我更信任內在直覺的帶領,我喜歡一種能和所有顏料工具用品合作的感覺,創作過程中常在內心與這些物質對話。總之,在我的創作中,色彩不僅具有形式上的美感,更承載了對存在、情感和記憶的深刻反思。透過色彩的層疊與流動,承載著記憶中朦朧與清晰的交替,也是表達自我、溝通內外世界的重要工具。

問:您曾言:「創作是療癒心靈的儀式,是與自心溝通的途徑。」在創作「池塘系列」的過程中,您如何擺脫理性框架的束縛,引導潛意識自然地融入創作,進而形塑作品的樣貌?
答:首先這個問題的答案比較偏向個體化與形而上,我盡量試著用文字表達出來。我反思著在創作過程中可能更多依賴當下的直覺與情感,而非過度計劃或理性分析,盡量讓自己的感受自由流動,用畫筆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內心波動,將潛意識轉化為視覺語言。創作的過程是一種與內心對話的過程,通過放下對結果的預期,進入俗稱的一種心流狀態,讓潛意識主導來形塑作品的樣貌。每個人從小到大的生活積累,自然會形成每個個體的生命厚度與廣度和自己的世界觀與價值觀,而後天對自我的覺察與身心靈的學習,能引領我一步步解析「真實」的樣貌,將創作的過程當成靜心的時刻,讓自己沉浸在畫布與顏料之間,透過描繪池塘的各種面貌,探索內心的反映與世界的交互,讓我得以自由地在現實與幻想之間穿梭,也許這就是從事藝術最寶貴的精神了。

關於技法與表現:
問:水彩技法素以難以駕馭著稱,您是如何將流動的顏料巧妙地凝固於畫布之上,使其在靜止的畫面中仍散發出靈動的生命力?
答:靈動的生命力是對我的謬讚,這本身就是很抽象的形容詞。首先,打從創作以來,我就覺得所有的媒材沒有所謂的高低或難易之分,而難以駕馭這個詞通常都是因為想學習某種畫法或模仿某個大師的作品,因為難以達成而覺得無法駕馭,就覺得材料或畫法不簡單什麼的,其實這只是對使用的材料不夠熟悉而已。我沒有特定的技法,因為每當創作開始時,都會採取不同的計劃和方法,我覺得技法是在解決創作過程中的畫面問題,而非彰顯技法。我並非美術科班出身,曾經零星學過幾堂水彩課程,後來體認到技法可以學習,創作卻是教不來的,因為創作是絕對個人的生命加總體驗,所以重點在於如何認識自己。「如何將流動的顏料巧妙地凝固於畫布之上」這個問題,我只能這麼回答:試著將自己的意識在有限的物質世界中無限擴展吧!如同我的不同作品,有人說有些像油畫,有的像膠彩,也有誤認為水墨,而我會說我的作品是以水性複合媒材完成的,因為只要是水性的材料,我都會加入使用。藝術創作是一種將思想轉化為具體形式的過程,而對媒材的深入探討與辯證則是藝術家創作本質的核心所在。

問:您的作品中,光影與水之間的精妙互動,總能為觀者帶來強烈的視覺震撼。在這些令人屏息的畫面背後,蘊藏著您怎樣的創作心境與情感?
答:「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金剛經》裏的這句話,闡明了人世間的種種虛幻性。光影隨時間、角度與環境的改變而轉瞬即逝,正如佛法所說,世間一切皆在因緣條件下生滅,不可執著。光影本質上沒有固定形態,必須依附於光源和物體,象徵世間事物的空性,沒有自性或實質的存在。雖然光影短暫,但它在存在的當下充滿美感,這正呼應佛法中「當下即真實」的觀念。水的特性與佛法的智慧高度契合,尤其是在說明無常、空性以及萬物流轉的特質時,「水」是一個極具啟發性的象徵。《道德經》中的「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透過不斷地畫水、觀察水,亦幫助我不致離「道」太遠。而池塘系列中的光影與水的元素,正可體現出我想表達對生命與內心世界的詩意描繪。

關於作品的深度與內涵:
問:您在論述中曾提及「形而上」與「形而下」的辯證關係,以及「深度隱藏在表面」的觀點。在您的水彩創作中,您如何藉由具象的池塘景觀,來傳達內在的精神世界與哲學思考?這種表現方式又如何與觀者產生深刻的共鳴?
答:寫實與抽象,傳統與創新,對藝術創作者來說大多處於對立的理念概說,我認為不管是哪一種,其實都只是創作者對於現象界的自我感知而選擇的表達方式。寫實的畫面可以容納抽象的意識形態內涵,抽象的作品卻也可能道盡最極度寫實的真實情愫。池塘系列是我在繪畫世界中慢慢有所感悟,試圖開始尋找內心更深層之精神所在,透過具體的實踐與反思,找到較明確的創作取向與立場。另一方面,我也想嘗試看看,有沒有辦法再創造出有別於在藝術史當中,大家已經耳熟能詳的印象派或照相寫實主義亦或超現實主義之外的具象表現繪畫。知名臺灣美術史學者蕭瓊瑞教授曾提出我的繪畫,屬於一種心象寫實風格:「閱讀郭心漪的創作,如同在一個封閉卻充滿生機的池塘中,窺見生命的悸動,水、光、漣漪⋯;那是一個擁有細緻心靈的藝術家,生命成長及思維感受的具體呈現。就如印度詩哲泰戈爾的詩那樣地看似平常其實卻深沈:一片葉子,不著一聲地掉落在那裡;一隻小鳥,來到窗前,又飛走了。」最平鋪的直述,卻能帶出最深層的省思。是的,同樣是一顆小石頭,有的人可以因此觀想起萬物的生成,宇宙的浩瀚,而大多數人卻視而不見或踢到一旁。所以,我想在生命所能及之處,竭盡自己的才能,將人們覺得最平凡的事物,體現出最直接的內在感動,喚醒人們對自然的感知與對自身內心世界的探索,使觀者在感動之餘,體驗心靈的片刻平靜與共鳴。

問:您的作品展現了生命完整的輪迴,從蓮花的盛開到凋零,宛如一首視覺的安魂曲。能否闡述您如何在創作中捕捉並詮釋這種生死交織的美學,以及它對您個人藝術理念的深刻影響?
答:池塘中的自然元素,讓我藉由創作過程,體悟到無常與永恆的真理。有感於地球上的物質生滅、時空與生命的侷限性,在在強化了自己對於精神性的渴求,藝術創造由此而生。蓮花在東方文化中象徵著純淨與超脫塵世的精神,自古即被拿來謳歌讚頌,不僅彩繪其盛放的美麗,更多深入表現其枯萎、腐朽的過程,暗示生命雖然終結,卻並非真正消亡,反映出東方哲學中對「無常」的接受與對「永恆」的嚮往,生與死並非對立,而是一種循環中的不同階段。自然是理解宇宙與生命的鑰匙,池塘中的蓮花、光影與水面,幫助我的思維與觀點昇華為觀照人類情感與生命本質的探索,也是我理解宇宙之道的起點。

關於創作歷程與未來展望:
問:「發現平凡中的不平凡,感動簡單中的不簡單」是您一直秉持的創作理念。回顧過去十年(自2014年至今),這個理念是如何隨著您的藝術歷程而不斷演變與深化?在這個過程中,您又是如何持續突破自我、超越既有的藝術邊界?
答:藝術家的創作歷程與演化是一個充滿變化與成長的過程,涉及內在情感、外在環境、技法探索與理念深化等多重層面。這種演化方式通常會隨著時間、經驗和生活經歷而改變。雖然外界認為我的作品具有相當的辨識度,但開始創作之時,風格的呈現完全不是我的目的,因為我深知真正的風格是強求不來的,只有不斷地往內在深掘,透過時間的積累,全神貫注在此的精神,最終會形成個人的語彙而顯化在畫布上。我的創作長期以池塘為題材,但是每幅作品的面貌卻非常的不同,好似各自有它們獨立的思想與表達,各自存在自己的世界裡一般。而如何持續突破自我、超越既有的藝術邊界的問題,也無法刻意為之,一蹴而就的,只有真誠用心的活著,擴展自身的視野與體驗,不間斷地傾聽內在的聲音,不放棄的繼續成長,最終,一切都會不一樣的。

關於藝術觀點與期許:
問:您如何看待水彩這種媒材在當代藝術領域中的地位與發展潛力?
答:水彩作為一種傳統的繪畫媒材,因其材料的可親性,幾乎人人都接觸過並且容易入門。然而,水彩卻被視為一種「次要」或輔助性媒材,並長期被認為不如油畫或新媒體藝術那樣具有「主流性」,藝術市場上還是處於邊緣化媒材。但如今越來越多藝術家將其作為主要創作工具,探索新的表現形式。藝術創作本質上是將無形的思想轉化為具體形式的過程,而媒材的選擇只是為了實現這種轉化所不可或缺的工具與手段。我相信水彩在當代藝術領域中正展現出新的生命力與發展潛力。在當代藝術的多元化發展中,水彩還是有其獨特的特性與表現力,越來越多優秀的藝術家們不斷突破水彩的可能性,並逐漸受到重視,相信不久的將來,水彩會被重新定義為具有創新潛能的重要媒材。

問:對於懷抱藝術夢想的年輕藝術家們,您有什麼樣的期許與勉勵?
答:我自己的畫齡也不長,從2009年開始到現在,一切還在探索,只能分享過程中所接收到的反饋,整理出幾個感想。
– 藝術的力量來自真實,創作時忠於內在的聲音,作品越有說服力。
– 專注於創作本身,不被外界的評價或成敗而輕易改變或妥協。
– 創作的過程接受孤獨,享受孤獨,孤獨能帶來思考與成長,不人云亦云。
– 藝術是個人的表達,更是與世界溝通的方式。以作品觸動他人,為這個世界帶來一些美好。
– 風格的形成和思想的成熟,無法急於求成,給自己足夠的時間去沉澱、探索與成熟。

結語:
透過與郭心漪的深度對談,我們更深入地理解到她精湛的水彩作品不僅僅是捕捉自然之美——更是邀請我們與永恆展開深刻的對話。她的作品提醒我們,有時最深刻的真理並非藏於深處,而是存在於表面與倒影之間微妙的互動中,在那裡,一方普通的池塘成為充滿意義的宇宙,水面上光影的舞動照亮了我們內在意識的暗流。在郭心漪以蓮花與荷葉構築的光影世界裡,我們看到的不只是唯美的畫作,更是通往自然靈魂的窗口,見證了藝術持久的力量——啟發、轉化並照亮人類的體驗。
郭心漪的網站和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