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eeping Beauty Series, 2023, 37x31x28 cm, unglazed, porcelain, fired at 1280°C by Zsolt József Simon, Ceramicist, Hungary

形态的呼吸:西蒙(Zsolt József Simon)陶艺中的生命意象

Self portrait by Zsolt József Simon, Ceramicist, Hungary
Self portrait, Image credit: Szilvia Simon-Nagy

形态的呼吸:西蒙(Zsolt József Simon)陶艺中的生命意象

匈牙利艺术家佐尔特·约瑟夫·西蒙(Zsolt József Simon)创作的陶瓷雕塑,巧妙地在静态形式中捕捉生命律动。他的作品并非仅是静止不动的物体,而是处于转化过程中的”边界生命”,邀请观者将当下的静态与其动态起源相连接。西蒙通过技艺精湛的创作,塑造出结构坚固却薄如蝉翼的陶瓷墙体,在几何精确性与有机形态之间达成平衡,唤起观者对花卉、海洋生物及地质构造的联想。

这些雕塑作品立足于相似性与抽象性的交汇点,既呼应植物与动物王国的结构,又令人联想到微观世界中的硅藻之美。一种引人入胜的张力贯穿其作品:密集而华丽的外表如同具有保护性的巢穴,逐渐过渡到柔和退缩的内部空间,充满神秘的黑暗。西蒙运用”想象轴心”的概念来协调对立力量:向内的液态流动与向外的锐利光芒相互平衡,同时通过微妙的色彩选择增强作品寓意,白色暗示骨骼,黄色象征植物,灰色则加深神秘感。

西蒙的作品挑战观众在静止之中感知生命的活力,并为积极投入的观者带来源源不断的视觉体验。他的雕塑深入探讨转化与生命本质等深层议题,为静态形式如何承载生命能量提供了哲学上的思考空间。在接下来的访谈中,佐尔特·约瑟夫·西蒙将分享那些赋予他作品生命力的哲学理念、创作过程以及他的美学视角。

Non-Babel series, 2024, 36x36x46 cm, unglazed, porcelain, fired at 1280°C by Zsolt József Simon, Ceramicist, Hungary
Non-Babel series, 2024, 36x36x46 cm, unglazed, porcelain, fired at 1280°C, Image credit: Szilvia Simon-Nagy

问:您的作品中常见一种张力:静止的物体却仿佛蕴含着生命的律动。您如何理解这种动态与静态的共存?
答:雕塑作为空间艺术,与音乐或戏剧这类依赖时间推进的艺术形式截然不同。它一旦完成,就处于一种恒定不变的状态,仿佛是某个瞬间的凝固,一种转变被“化石化”的状态。在我看来,它们呈现的是一种“死亡的变化”,不再流动,却承载着曾经的能量与方向。

因此,观众的角色不仅仅是观看者,更是感知的参与者。他们需要主动地穿越那表面的静止,去捕捉作品所蕴含的初始意图与生命感,而这一过程几乎完全依赖于视觉的触觉性。这不是关于投射幻想,而是一种深层的“认知”行为。

我们常常在不自觉中沉浸于作品的形式与色彩之中,仿佛将其“穿戴”在身,随着目光的流转进入它的内部空间。我个人偏好那些暗示“即将发生”的形态,比如含苞待放的花朵,那种紧绷中带着生成感的状态,而非像完美立方体那样的封闭与惰性。这种倾向,相信在我的作品中是可以感受到。

Flying Garden series, 2013, 27x27x21 cm unglazed, porcelain, stain, fired at 1280°C by Zsolt József Simon, Ceramicist, Hungary
Flying Garden series, 2013, 27x27x21 cm unglazed, porcelain, stain, fired at 1280°C, Image credit: Szilvia Simon-Nagy

问:在您看来,艺术如何回应人们对“有生命”与“无生命”之间的感知?
答:我并不认为这两者之间存在真正的鸿沟,而更像是一种持续进行的、尽管是单向的联结。生命体不断地生成、排出、剥落物质,最终转化为非生命的存在。我们的身体每天都会产生毛发、指甲、脱落的皮肤,这些都属于被抛弃的部分。类似地,远古海洋生物的骨骼沉积下来,经过地质演变,形成了今天的石灰岩山脉。生命始终在以各种形式走向固化,走向沉寂。

而人类的特别之处,在于我们拥有不断发展的意识,使我们能够将超越生理需求的能量用于创造,用于推动个人或集体的精神成长。作为艺术家,我们是在这种节奏中工作。一方面是活生生的创作行为,另一方面则是产出一种终将静止、凝固、趋于永恒的“死物”。艺术的实践,本身就是一种节奏感极强的交织,生命与非生命在此并存,在当下的每一次尝试与调整中相互作用。

这并不意味着艺术能赋予死物真实的生命,但在雕塑的领域,我们确实能够通过对材料的组织与形态的构建,将那些原本冷硬、线性、边角分明的矿物质,转化为富有生命感的存在。让它们不再只是物理结构,而是拥有某种节奏、某种情感,甚至某种精神气息的存在体。

这种努力的最高表达,也许可以在古希腊的雕塑中找到答案。那些作品至今仍能唤起我们对生命的感知,不是因为它们在动,而是因为它们以静制动,于不动之中传递出蓬勃、生生不息的张力。

Sleeping Beauty Series, 2023, 37x31x28 cm, unglazed, porcelain, fired at 1280°C by Zsolt József Simon, Ceramicist, Hungary
Sleeping Beauty Series, 2023, 37x31x28 cm, unglazed, porcelain, fired at 1280°C, Image credit: Szilvia Simon-Nagy

问:您的艺术教育背景如何塑造了您的创作之路?是什么样的探索历程引领您发展出今天这种独特的美学语言?
答:我的学习经历相当多元,早年曾在瓷器工厂学习瓷绘,接受了四年的博特默体操训练,也接触过戏剧、绘画与声乐即兴。后来,我在莫霍利·纳吉艺术与设计大学攻读硅酸盐专业,取得了瓷器方向的本硕连读学位,并获得了视觉与环境文化的教学资格。

一个转折点出现在大学四年级。当时我必须认真思考自己最核心的兴趣所在。答案出人意料地具体,那就是石膏表面被锯子切割后留下的齿痕,以及那一动作本身的力量感。尽管这一兴趣听起来并不“高雅”,我却感受到其中蕴藏着极大的能量和可能性。此后,我开启了一段漫长的实验期,尝试将粗粝的石膏片与瓷土结合,探索自由而具有张力的形态。

在这个过程中,身边的艺术家开始指出:除了我一直偏爱的破碎感与尖锐性,作品中也悄然出现了柔和、圆润的轮廓。这些对立的特质在作品中日益明显,让我意识到必须寻找一种组织原则来调和它们,防止作品因内部张力而走向崩解。于是,我开始尝试将这些形态纳入一种圆周对称的结构中,让激烈的表面运动被一个更平静、稳定的基本轮廓所收束。

我的作品往往以“虚空”为中心,围绕着一条看不见的轴线展开。这样的结构有别于实心的石雕,它在技术上是一种壳体,在感知上则表现为一种内聚的吸引力。内部空间虽未被填满,却仿佛正不断向内聚拢,形成一种无声的引力中心。

Tower series, 2022, 17x17x41 unglazed, porcelain, fired at 1280°C by Zsolt József Simon, Ceramicist, Hungary
Tower series, 2022, 17x17x41 unglazed, porcelain, fired at 1280°C, Image credit: Szilvia Simon-Nagy

问:您作品中“内向”与“外向”这两种运动似乎同样重要,这种二元性如何体现您的创作哲学?
答:我相信,生命与创造都起源于对立力量的相互作用。我们本能地会想要理解极端,并在其间寻找一种比两者更深远、更独立的第三种状态。这种状态不是简单的中和,而是一种升华,是在剧烈张力之间建立的动态平衡。

我的作品往往呈容器状,既划分了内与外,又使它们保持开放性。特别是在“飞翔的花园”系列中,器皿的外壳不再封闭,而是双向展开:表面在向外延展的同时,也向内褶皱。这种结构让边界变得鲜活,让内外的呼吸得以流通。

我们可以从自然中观察到类似现象。光秃的地表像是天地之间的硬性分割,而一片植物繁盛的土地,则通过茎、叶、根系将地与天紧密联结。当生命进化到动物阶段,这种边界不再是附着在土地上的延伸,而成为具备自身轮廓和内部空间的独立生命体。我的作品便是游走在这类边界上的“生物”,它们既像植物,也似动物,是边界上的存在者。

Flying Garden series, 2024. 28x28x21 cm, unglazed, porcelain,stain, fired at 1280°C by Zsolt József Simon, Ceramicist, Hungary
Flying Garden series, 2024. 28x28x21 cm, unglazed, porcelain,stain, fired at 1280°C, Image credit: Szilvia Simon-Nagy

问:您提到“假想轴线”能够维系形态之间的统一。这一结构理念在您的创作中是如何发挥作用?
答:在我的作品中,表面往往充满强烈的动感与对比,锐利与柔和并存。这种极端的张力迫切需要一个“内在支点”来加以收束,那便是我所说的假想轴线。

通过采用圆周或径向对称的结构,我为整体赋予一种平衡感。这种布局不仅让外轮廓显得更平静,也帮助整合那些看似分裂的视觉信息。轴线不是表面上可见的元素,却是支撑复杂性得以统一的核心,它让作品在动与静之间找到归属。

问:您曾提及“活跃的黑暗”与“暗示性的空间”。神秘感在您的作品中扮演什么角色?
答:艺术天然适合处理不确定、模糊与开放的问题。“几近”的状态本身就充满可能性,那些未被明确界定的轮廓、未被填满的空隙,正是观者可以介入的通道。

我刻意避免精确到数学般的构图,而更倾向于保留一定的模糊性。这让观者在观看过程中始终处于探索状态。我的作品常有被切割、折叠的表面,光与影在其中交错,边界变得模糊。观者在观看时会不断自问:轮廓在哪里?内部和外部的界限何在?这种持续的追问,便是与作品发生连接的过程。

Zsolt József Simon, Ceramicist, Hungary
Aethra Siderea series, 2013, 15x15x22-15x15x25cm, unglazed, porcelain, stain, fired at 1280°C, Image credit: János Bánáti

问:您的作品融合了植物性与动物性元素。这种混合状态是否反映出您对人类身份的某种看法?
答:植物通过枝叶与根系调和天地,动物则将复杂性收纳进自身轮廓内。我的作品审美上徘徊在这两者之间,既扎根又流动,既外放又内敛。

人类同样是一种边界生物,既有矿物性的硬度,又具备有机生命的柔性。我们有形体,也有精神世界。我认为,理解我们与植物、动物、矿物之间的关联,有助于更深刻地理解人类自身的多层次存在。

问:色彩在您的作品中具有某种引导性。您是如何看待它在传达意义中的作用?
答:我倾向于将色彩视为直觉的语言,而不是刻意的象征。它的效果是直接的、感性的,能引发共鸣。我偏爱略带温度的白色,它能最清晰地展现形体本身的结构和光影变化。

灰色与土色系常用于作品中,它们不喧宾夺主,却能为形态提供稳定的基调。这些色彩让作品更具重量感,同时增强观者对结构的注意力。

Sleeping Beauty Series, 2023, 37x31x28 cm, unglazed, porcelain, fired at 1280°C by Zsolt József Simon, Ceramicist, Hungary
Sleeping Beauty Series, 2023, 37x31x28 cm, unglazed, porcelain, fired at 1280°C, Image credit: Szilvia Simon-Nagy

问:您曾提到“极端的丰硕保存”。您如何看待矛盾与张力在美感中的作用?
答:我不认为美一定要建立在张力之上,但承认多样性与冲突往往为美的出现提供了能量。真正重要的是能否在保有敏感与开放的同时,始终坚持一种朝向美的努力。

对我来说,矛盾和复杂性是创作的原料,而美则是一个自由选择的方向,是从未来牵引而来的召唤。正如戏剧并不总是通往净化,张力也未必必然带来美,但二者之间确实存在某种深刻的关联。

问:“无穷尽”这一标题暗示了作品中的持续性与再生性。您如何看待作品与时间、短暂性和永恒之间的关系?
答:我希望作品能唤起观者对一种持续生成状态的感知,就像某种脉动,时而开放、时而收缩,既非纯粹静止,也非无尽生长。

虽然形态必须有所限制,不能无限向内或向外扩展,但通过细节的处理,如幽暗的中心或向外延伸的“翼”,我试图暗示一种超越实体本身的动态。这些形态向观者传递一个信号:在静止中依然存在更新的可能。

White Smoke, 2020, porcelain, Special Prize Award of the Hungarian Design Council at the National Ceramics Biennial, Pécs, Hungary, 2021
White Smoke, 2020, porcelain, Special Prize Award of the Hungarian Design Council at the National Ceramics Biennial, Pécs, Hungary, 2021, Image credit: Zsolt József Simon

问:在当下观念先行的艺术语境中,您为何仍坚持将“美”作为艺术的终极目标?
答:我始终相信,人应当追求崇高之物。当我思考一个值得反映的世界时,我希望通过作品去建构那样的图景。在我看来,真正的美拥有提升人心的力量,是灵魂层面的感知。

尽管当代艺术强调观念、结构、干预,但我认为情感的力量依然是艺术不可或缺的核心。艺术可以是边界的拓展,也可以是复杂性的聚焦。当我们以灵魂为导向,技艺为工具,思想为骨架,对美的追求才能真正生根发芽。

今天的艺术领域就像一场能量积蓄的长周期,正处于某种“新生”之前的临界时刻。我们每一位创作者,都在影响未来的样貌。我相信,那些历经复杂性而达成的美,将在艺术的未来中占据不可动摇的位置。

Flying Garden series, 2025. 30x30x20 cm, unglazed, porcelain, stain, fired at 1280°C
Flying Garden series, 2025. 30x30x20 cm, unglazed, porcelain, stain, fired at 1280°C, Image credit: Szilvia Simon-Nagy

结语:

通过这场深入的对谈,佐尔特·约瑟夫·西蒙展示了他作品背后高度融合的艺术语言与哲学思考。他所创造的“边界生物”,不仅是对陶瓷媒材极限的挑战,更是一种对存在本身的冥想。在静止与动态、可感与神秘之间,他构建了一种独特的感知空间,让观者在其中不断穿越边界,感受形式中的生命力。

在一个观念驱动日益主导的艺术时代,西蒙对“美”的坚守不啻为一种清醒的提醒。他的作品不只关乎形态,而是在复杂中寻求融合,在沉默中唤醒感知。他带领我们走入一个静止可以呼吸、雕塑可以生长、而“美”作为一种恒久的价值仍在闪耀的艺术世界。

西蒙的网站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