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 Balance Footprint by Ching-Ke Lin, Bamboo Artist, Taiwan

竹藝之魅:訪談臺灣竹藝家林靖格 (Ching-Ke Lin)

Self portrait by Ching-Ke Lin, Bamboo Artist, Taiwan
Self portrait, Courtesy: Ching-Ke Lin

竹藝之魅:訪談臺灣竹藝家林靖格 (Ching-Ke Lin)

幾個世紀以來,竹子憑藉其多功能和永恆的魅力一直是東方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在當代藝術領域,它常常被更主流的材料所掩蓋。幸運地,一位才華橫溢的臺灣竹藝家,林靖格先生,正致力於改變這種觀念。通過其卓越的竹子裝置作品,該藝術家爲古老的藝術形式注入了新的生命,創造出引人深思的作品,讓人們陶醉其中。

New Balance Footprint by Ching-Ke Lin, Bamboo Artist, Taiwan
New Balance Footprint, Courtesy: Ching-Ke Lin

林靖格的作品證明了謙卑的竹子蘊藏著巨大的藝術潛力以及持久的魅力。他巧妙地將竹工藝融入當代藝術的迷人世界中。他對竹子的熱情以及在人、竹子、時間和空間之間架起橋樑的承諾令人讚歎。通過他的創新裝置作品,他將這種古老材料的持久魅力,展現無遺,並將傳統與現代交融的無限可能性推展到極限。他最近爲New Balance 所設計的竹裝置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在以下的採訪中,我們有幸能深入瞭解林靖格的竹藝之旅以及通過裝置作品,他所要傳達的深刻信息。

Bamboos by Ching-Ke Lin, Bamboo Artist, Taiwan
Bamboos, Courtesy: Ching-Ke Lin

問:你的竹裝置藝術非常棒,贏得了許多傑出的獎項。首先,請與我們分享你成為竹子藝人的歷程。
答:10年前,在讀碩士時,因緣際會在老師的帶領下參與了由“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舉辦的“工藝新趣”計劃,跟著工藝師學習傳統的竹藝,從此便一發不可收拾愛上這門工藝與竹子這項媒材,便決定到深山走進竹子生長地,花了2年多的時間跟隨師傅從砍竹子開始,工藝的基礎學起,了解竹藝製作的流程和細節,再通過自己的創作,將竹子重新回歸當代藝術和生活的視野之中。

Listen, the swallows are talking by Ching-Ke Lin
Listen, the swallows are talking, Courtesy: Ching-Ke Lin

問:對你來說,竹子代表什麼?你希望通過竹裝置傳達什麼?
答:竹子需時間生成,從原始材料經創作到作品,經過非常多的工序,我覺得竹藝裝置是由時間催化、醞釀出的創作,竹藝對我來說就是時間堆砌的藝術。

可從竹作品間,窺見其獨到的東方表情。台灣受到西方現代設計潮流的影響,群眾普遍認為「木頭、陶瓷、金屬、皮革」具有現代時尚的創作質感,木質的表現亦有獨到的溫潤表情,竹子雖身為東方傳統意象之一,卻鮮少出現在現代藝術創作上,竹工藝是一個很老的技藝,可能有人會認為是一個上不了檯面,舊時代、傳統的工藝項目,因此我在進行創作的時候試著想改變大眾這樣的觀念,啟發對於竹子的不同想像,我一直努力在做這件事。

Bamboo Cloud by Ching-Ke Lin, Bamboo Artist, Taiwan
Bamboo Cloud, Courtesy: Ching-Ke Lin

問:當你在創作時,你會考慮那些元素?
答:創作時我經常把竹子「似草似木」的特性考量在設計裡:我覺得這個材質非常有趣,起初只有傳統器物才會看到竹子的使用,隨著認識愈深,便發現這個材料有許多特質,是現代人沒有在應用的。如草質特性的竹子,可以輕盈編織成竹籃;而同時也似木的竹子,亦能加工作成傢俱,甚至打造出一座建築物。同時能與其他媒材的創作者作出差異性的創作風格與手法。

New Balance Footprint by Ching-Ke Lin, Bamboo Artist, Taiwan
New Balance Footprint, Courtesy: Ching-Ke Lin

問:請與我們分享你最近為New Balance的竹裝置 。
答:竹蜻蜓構造簡單,慣常作法會以釣魚線垂吊裝置展示;我則希望可以利用竹蜻蜓原有構造作為結構,創造屬於自己的手法:將竹蜻蜓的竹桿延伸,取代原先的吊掛結構,再將它們串在一個頂板上,變成像是一指指連接的戒指,最後形成一個奇特的空間形式。

New Balance Footprint by Ching-Ke Lin, Bamboo Artist, Taiwan
New Balance Footprint, Courtesy: Ching-Ke Lin

《New Balance的步履》,是以四千多支竹蜻蜓打造出可觀的視覺量體,串接、層層堆疊出New Balance logo和990鞋型,輕盈通透的形體與意象。我選用竹蜻蜓經過打磨、上漆等工序再經由對位、排列,便是希望作品每個細節都能保持精緻;由場域出發、量身設計的作品,會有更開放、多元的發揮空間。
以玩心創造童趣,是我一貫的創作風格

我喜歡以帶有童趣的視角述說故事:像日本設計師佐藤大(Oki Sato),他的手法童趣,作品構造不會讓人眼花撩亂。有時候創作者會表現得很用力,你就會忘記他想要傳達什麼樣的訊息──最簡單的東西,其實最困難,所以需要花很多時間去做構思。

Fireworks by Ching-Ke Lin, Bamboo Artist, Taiwan
Fireworks, Courtesy: Ching-Ke Lin

問:你的靈感來源是什麼以及為什麼?
答:竹子的尺寸有4mm的箭竹到40公分的巨竹,處理手法有保青、煙燻、炭化、染色等,就像是一個竹子的創作光譜一樣,身為創作者的我們要有本事、能力以不同技法、工藝試驗探討各種創作潛力。

創作時,我從材料出發,以借力使力的方式進行發想;想透過每項材料的特質,讓材料自然而然伸展、延伸、工藝發展與創造,我覺得我的創作,包含著一種生命的真實模樣。自己的作品期望一直保有那份童心、幽默感,能深入淺出,輕易打動任何人,包含自己。

The Thank You Bouquet by Ching-Ke Lin, Bamboo Artist, Taiwan
The Thank You Bouquet, Courtesy: Ching-Ke Lin

問:請與我們分享一些你最難忘的竹裝置。
答:《垂首的謝籃》,也是這件戶外裝置作品讓我有更多被大眾認識的機會,同時展出期間,收到非常多美好的回饋和反應,以往竹子戶外裝置多以粗曠、大型的方式呈現,垂首的謝籃是工藝手法、柔軟呈現手法,作品讓戶外裝置有更多呈現的面向。

問:從傳統工匠技藝到現代裝置藝術,你曾面臨哪些挑戰?
答:處理竹材工序繁瑣,以致竹藝創作投入的製作成本非常高, 加上我的手法相較其他竹藝術家裝飾性更為強烈,所以目前也還在學習如何掌握製作成本和製作時間拿捏。

Bamboo Cloud by Ching-Ke Lin, Bamboo Artist, Taiwan
Bamboo Cloud, Courtesy: Ching-Ke Lin

問:你還有什麼想對我們的讀者說的嗎?
答:期許自己持續以更立體的視角俯瞰產業的現在與過去,消融人與人、人與竹、時間與空間的隔閡,大破竹的傳統形象,大立竹的當代風貌。

xxxxx

我們感謝林靖格先生與我們的對話。如果有機會,請務必親自體驗竹藝的變革力量。讓林靖格的迷人竹子裝置帶你進入一個傳統與創新和諧共舞之處。

林靖格的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