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

"Old Meadows", oil on linen by John MacDonald, Painter, Artist, USA

约翰·麦克唐纳 (John MacDonald) 描绘的崇高自然之美

Self portrait Courtesy: John MacDonald 约翰·麦克唐纳 (John MacDonald) 描绘的崇高自然之美 美国知名的外光派风景画画家,约翰.麦克唐纳(John MacDonald)以其柔和的色调、微妙的笔触,流畅的结构和安静的氛围而闻名。受早期印象派大师和后期的调性主义(Tonalism)影响,约翰的绘画不但表现出​​他对大自然千变万化的敏锐直觉,同时也反映出他内心的情绪转折以及心灵的升华。他的画风深沈,内谏,且收放自如,每每赋予观者冷暖交织的色彩,以及恬静诗意的心境。 “October Dusk”, oil on linen, Courtesy: John MacDonald 约翰的画有丰富的视觉语言。他形象地表现了环境在光线影响下的颜色变化。难得的是,他的画能在变化中达到宁静和谐的境界。约翰对风景画有其独到的见解;除了基本的绘画技巧外,他还相信“价值观——(光和影)在绘画中创造的光、空间和形式的幻觉”的重要性;一幅画的好坏,取决于画家对这方面的掌握和把控。 我们很荣幸能与约翰进行以下对话。他不仅分享了作为画家的心路历程,还提供了宝贵的绘画技法和理论见解,让我们受益匪浅。 “California Coast”, oil on linen, Courtesy: John MacDonald 问:你的外光派风景画作是如此出色迷人。请与我们分享你是如何成为如此杰出的艺术家。 答:和大多数艺术家一样,我对绘画的热爱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了。在大学时,我主修美术,然后继续在法国学习版画,获得了绘画硕士学位。直到结婚和第一个儿子出生后,我觉得有必要为家里的收入做出贡献,于是我开始从事自由插画工作。直到2010年初,我才重返全职绘画。 我一直觉得与大自然有著深厚的联系。现在回想起来,成为一名风景画家,对我来说是无法避免。然而,多年前,我以为最终会放弃风景画,并且完全离开具有具象性的工作。相反地,我现在发现这个主题越来越具有挑战性和意义。 “Summer Repose”, oil on linen, Courtesy: John MacDonald 问:绘画对你来说是什么?你试图通过你的画与观众交流什么? 答:画了40年后,我不再去想太多完成的作品,也不再想它们缊含著什么样的信息。绘画越来越成为一种借口,让我完全沉浸在自然的状态中——在自然界中,瞬息万变的光线、颜色和形式中,远离人类的一切事物。目前,绘画对我来说,它既是一种审美体验,也是一种精神体验。如果我的画中有某种信息,那就是与19世纪中叶和20世纪初被称为调性主义的艺术运动保持一致。这与心情有关——在特定地点和时间对风景的安静沉思。 问:你认为动态景观画的重要元素是什么。 答:每幅画都由两个重要组成部分:绘画的主观性、特定信息(意图)和绘画的客观性、普遍结构(技术);后者的成功取决于在每幅画中存在的五个元素,无论其流派如何:那就是构图、明度、颜色、边缘和细节。 当技术和绘画结构与信息无缝融合时,结果就是一幅可以吸引和打动观众的画作。创造不同于人物画、静物、海景或城市景观的“动态”景观并没有什么独特之处。任何绘画的成功都取决于视觉语言的基本元素。 “Slow Waterz’, oil on linen, courtesy: John MacDonald 问:你在Youtube视频中谈到了绘画的价值观。它们是什么以及如何确定它们的优先顺序。 答:正是价值观(明暗)在绘画中创造了光、空间和形式的幻觉。(即使是纯粹的抽象绘画也依赖价值观来创造作品的结构。)价值观有两种:基础(或主要)价值和次要价值。基础价值是构成构图的大而基本形状的2-5个值。一幅简单的山水画只能由浅色天空和深色地面组成。在这种情况下,有两个基础值。开始绘画时,确定基础值及其关系至关重要。 […]

约翰·麦克唐纳 (John MacDonald) 描绘的崇高自然之美 Read More »

“Monarchs Drift” (2022), oil on linen, 121 x 153 centimeters by Nathan Walsh, Painter, Artist, UK

内森·沃尔什(Nathan Walsh)描绘的“既不在这里也不在那里”的世界

Self portrait, Courtesy: Nathan Walsh 内森·沃尔什(Nathan Walsh)描绘的“既不在这里也不在那里”的世界 内森·沃尔什(Nathan Walsh)凭借著天赋和多年对建筑绘画技巧的掌握,逐渐地成为一位完美的超写实艺术家。他擅长于在城市景观中,变换视角和渲染细节。目前,内森致力于将不同的时间、空间和场景巧妙地融合起来,创造出一个如梦似幻的多元宇宙世界,让人沉浸与向往。 童年的记忆、旅行的印象、周遭的环境,均成为内森多年来绘画的参考点。从这些参考点,他添加细节,例如光的反射,街道的纹理以及层次分明的色彩,然后从不同的角度来创建建筑物和景观。因此,他的画作永远不会沉闷,太多的细节和惊喜让人目不暇接。 “Rue Des Saints” (2022), oil on linen, 129 x 123 centimeters, Courtesy: Nathan Walsh 从他最近的作品中,如”Rue des Saints”和“Monarchs Drift”,观赏者可以看到内森的求变精神。这两幅画加入了更多的元素和技法,使不同的场景得以相互融合而不冲突;画作更加流畅和更具敏锐性;勾勒出动态的多元宇宙世界。他巧妙地利用消失点(两条平行线在视觉上总会汇聚于很远很远的某一点)的绘画技巧,从中蜕变,升华,从而提供给观赏者更多的想像空间。 我们很荣幸能够采访到这位才华横溢的艺术家。在下面的访谈中,他详细地描述了自己的绘画技巧和心境。我们希望它能激发读者更多的想像力和欣赏角度。 “Delmonico’s” (2021), oil on linen, 87 x 90 centimeters, Courtesy: Nathan Walsh 问:你的城市景画非常壮观。将观众带入既令人怀旧而又困惑的世界。首先,请与我们分享你的建筑绘画背景。答:在英国,我遵循了一条相当传统的艺术教育路线,先是基础课程,接著是学位,然后是硕士学位。我有幸在攻读硕士学位时,师从两位杰出的写实主义画家,史蒂夫·怀特海德 (Steve Whitehead)和克莱夫·海德 (Clive Head)。虽然克莱夫在我还在读书的时候就离开了全职画画,但我还继续和他保持了多年的友谊。虽然这不是正式的教学关系,但我相信他的建议和分享知识的意愿对我的发展至关重要。 大约在2000年代中,写实主义,特别是照片写实主义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尤其是在欧洲。在当时,克莱夫和Ben Johnson等欧洲艺术家,不论在博物馆或是画廊所举办的多项展览,均很突出。其重点是尝试扩展照片写实主义的视觉语言,而不是仅仅重复过去的范本,这一点对我来说很为明显。至关重要的是放弃照片写实主义的绘画主题,通过机械或半机械的方式将图像从源头转移到画布上。必须探索构建图形空间的新视角,而不是投影或仿制图像。通过应用先简单后复杂的透视绘画方式,我可以越来越少地依赖摄影图像及其处理方式。在2005年左右,我的许多画作都是通过单点透视构建的,到了2013年,单幅画作通常有数百个独立的消失点、多条地平线和站点。通过这种演变,我能够完全地掌控绘画过程以及想像的绘画空间。 “Metaphores” (2023), oil on linen, 122 x

内森·沃尔什(Nathan Walsh)描绘的“既不在这里也不在那里”的世界 Read More »

DRIFT与自然相连的表演装置艺术

DRIFT Partners, Lonneke Gordijn and Ralph Nauta, Dutch, Courtesy: DRIFT DRIFT与自然相连的表演装置艺术 一直以来,DRIFT就对大自然的鸟类、云彩、波浪和动物之间的移动模式感到好奇,也是其装置艺术的驱动因素。 DRIFT是一家独特的艺术和设计工作坊,由两位荷兰艺术家Lonneke Gordijn和Ralph Nauta于2007年创立。多年来,DRIFT通过利用先进技术来模拟自然的潜在机制而确立了自己的地位。正如DRIFT的座右铭所说:“DRIFT通过使用技术来展示自然现象和隐藏特性,以便从地球的潜在机制中学习并重新建立人类与它的联系。” Flightlight, PAD Paris (FR), Courtesy: Adrien Millot 通过DRIFT的项目,如鸟群(Flylight)、闪灯 – 花朵随环境的开合(Shylight)、振幅波(Amplitude)等,DRIFT巧妙地改造了空间,并将观众与人造自然联系起来,以唤起人们对这一神秘机制的欣赏和认识。同时,他们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例如个人与群体行为、人性与自然等之间的微妙平衡。 多年来,DRIFT也致力于用无人机舰队照亮天空。他们使用“真实生活、真人大小的渲染图来形象化不可能的事物”,创造了奇妙的空中雕塑、装置和表演。目前,他们的重建建筑物(Re-building buildings)项目则是呼吁所有建筑师来展望他们的未来工作,并以可持续且令人着迷的方式实现他们的设计。DRIFT再次使用其技术帮助人们形象化他们的希望和梦想。 我们很高兴能够联系到DRIFT并进行以下采访。通过这次采访,我们很高兴向你展示DRIFT多年来发起和参与的各种项目。 问:DRIFT是间独特的设计工作坊。首先,请介绍一下创始人,朗内克·戈尔丁 (Lonneke Gordijn)和拉尔夫·诺塔(Ralph Nauta)的背景。答:小时候,朗内克就已感受到与大自然的紧密联系,因为正是大自然的无形过程引起了她的注意。而拉尔夫则对科幻小说很感兴趣,并对我们的复杂发明感到惊讶。 朗内克和拉尔夫在设计学院相识,他们都在那里学习。毕业后,他们开始追求各自的艺术创作。因为他们共用一间工作室,一年之内,他们即开始合作。 在2006年,Studio Drift就此诞生了,此为当时的名字。 问:DRIFT的设计理念是什么?答:朗内克解释“在动画和虚拟现实中,一切都可以模拟。但我们认为创造真实的体验很重要,你可以在现实世界中用自己的眼睛感受和看到,而不是通过屏幕。我们创造你认为不可能的艺术品和体验,但它们是真实的现场体验。” ShyLight at Art Basel Miami 2021 (USA), Courtesy: Ossip van Duivenbode 问:请与我们分享DRIFT最近在纽约市芭蕾舞团剧院的装置;它的主题和设计。答:纽约市芭蕾舞团为了举办第十届年度艺术系列,他们邀请一位当代艺术家创作一件特定地点的作品,这些作品会在他们的冬季展出。今年是DRIFT被纽约市芭蕾舞剧院邀请,为他们安装了标志性的作品,闪灯(Shylight),配合由艺术家自己监督的定制编舞。闪灯是一个表演雕塑,将工业电机的运动与丝绸酒杯状结构结合成自然的舞蹈编排,目的是在静态的材料中找到鲜活的情感和个性。闪灯的灵感来自花朵响应环境开合能力的自然机制。 Flylight at Arsenale Biennale Venice 2014 (IT),

DRIFT与自然相连的表演装置艺术 Read More »

“The Tree in Me” by Christian Verginer, Artist, Sculptor, Italy

意大利雕塑家克里斯蒂.韦吉纳(Christian Verginer)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纯粹追求

Self portrait, Courtesy: Christian Verginer 意大利雕塑家克里斯蒂.韦吉纳(Christian Verginer)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纯粹追求 位于意大利北部的上阿迪杰地区(Alto Adige region),住著一位年轻雕塑家,克里斯蒂.韦吉纳(Christian Verginer)。他用一颗纯净的心和敏锐的双眼来观察世界,并用创作来追求人生真理。他在雕刻中运用少数且反差的颜色,生动的表情以及内省的主题来述说著心中的愿景,那就是人类有能力与自然之间和谐共存,没有冲突。经由精湛的雕刻技术,他的作品充充份地表达了这颗赤子之心,更淋漓尽致地阐释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The Tree in Me”, Courtesy: Christian Verginer “The Tree in Me”, Courtesy: Christian Verginer 年轻的孩子在他的雕塑中占有重要地位。不论是在“The Tree in Me”, “Different stories”还是在“Too far too close”作品中,他将孩子的天真无邪,尤其是自我与大自然之间的想像与困惑,表现无疑。他巧妙地将孩子们的目光、表情和动作融入到艺术作品中,不仅唤起了人们对自己童年的怀念,同时也唤醒了人们久已遗忘的纯真和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渴望。 克里斯蒂与父亲Willy Verginer以及孪生兄弟Matt Verginer在雕塑领域中,各有长才及发展。他们将于今年5月在纽伦堡的一家画廊举行联展。希望以下我们与克里斯蒂的对话,能让你更加了解他本人及作品。 “Different stories” (2021), Courtesy: Christian Verginer 问:你的木雕,不论是外观或是试图传达的含义都非常独特。请先与我们分享你的木雕培训。答:在我生活和工作的所在地,意大利的Val Gardena山谷里,有著悠久的木雕传统。这个传统可以追溯到大约500年前,当时这里的木匠为世界各地的教堂雕刻宗教雕塑,同时也生产木制玩具……因此,在我们的山谷中有专门的木工学校。我的学习之旅很自然地从义务教育开始,之后我上了一所艺术高中,直到18 岁。在国家考试之后,我选择去托斯卡纳的卡拉拉(Carrara,Tuscany)美术学院学习一年。 我很幸运有一位雕塑家父亲,因此在卡拉拉待了一年后,我回到家,在父亲的工作室里工作,并且学到了更多的雕刻技艺。至今,我已经与父亲威利和孪生兄弟马蒂亚斯一起工作了近22年。 “Too far too close” (2023), Courtesy: Christian Verginer

意大利雕塑家克里斯蒂.韦吉纳(Christian Verginer)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纯粹追求 Read More »

Iris Germanica ‘Baltic Star’ XL Gold 33 x 27” Hand applied 23,75 karat gold leaf over archival inks and watercolor by Ingrid Elias, Botanic Artist, the Netherlands

英格丽德·埃利亚斯(Ingrid Elias)画笔下飞舞的鸢尾花

Self portrait, Courtesy: Ingrid Elias 英格丽德·埃利亚斯(Ingrid Elias)画笔下飞舞的鸢尾花 英格丽德·埃利亚斯(Ingrid Elias)是位住在荷兰的植物艺术家,因其作品中表现出的生动,精准度,自由感,以及对细节的关注而闻名。她对色彩的运用非常出色,不仅丰富,而且在纹理中传达出动态的对比水平,从而为主题本身赋予了隽永的生命力。她所描绘的鸢尾花,尤其是胡须鸢尾花,展示了她能够画出花朵最优雅的一面,就像在风中翩翩起舞的舞者一样。 在2018年全职致力于水彩画之前,英格丽德参加了各种绘画研讨会和课程。一旦她掌握了技巧,她的艺术事业就起飞了,现在人们为她的花卉风格所著迷。在过去的十年中,她不断地在博物馆和艺术画廊展出她的艺术作品(如 The Shirley Sherwood Gallery、Kew Gardens、London、Noordbrabants Museum、Historic centre of ‘s-Hertogenbosch, NL、Museum De Zwarte Tulp, Lisse, NL、Flower Art Museum,Aalsmeer,NL等)。我们很高兴能够在接下来的采访中展示她精湛的植物绘画艺术。 Iris Germanica ‘Premier Cru’ XL Rose Gold 27 x 31” Hand applied 22 karat rose gold leaf over archival inks and watercolor, Courtesy: Ingrid Elias 问:你的植物艺术非常地精致。请与我们分享你如何成为如此优秀的艺术家。 答:非常感谢你的客气话,如此令人鼓舞。我成为艺术家的道路或多或少地在潜意识中显露出来。当我在2009年第一次接触水彩这一媒介时,我无法预期它会引导我进入现在的阶段。当时我是一名行政助理,我觉得有必要创造性地挑战自己。所以我决定在2009年参加水彩画课程。 在那个课程中,我很快就明白自己偏爱细致的画风,我喜欢花几个小时采用最适合的画笔来作画。当我参观一个展示植物艺术的博物馆时,我就对用水彩来详细描绘花朵非常地著迷,于是我开始寻找机会学习植物绘画的基础知识。我很快就加入了荷兰植物艺术家协会,并报名参加了Anita

英格丽德·埃利亚斯(Ingrid Elias)画笔下飞舞的鸢尾花 Read More »

Artists: Bernd Weinmayer, Iris van Herpen, BIOMORPHISM, 2019, h=150cm, Photographer: Christoph Ascher; Bernd Weinmayer, Scientific Glass Artist, Austria

伯恩德·温迈尔(Bernd Weinmayer)令人惊叹的科学玻璃艺术

Self portrait, Courtesy: Bernd Weinmayer 奥地利玻璃艺术家,伯恩德·温迈尔(Bernd Weinmayer)的科学玻璃作品(特别是他的等离子体玻璃)以精湛的艺术手法,冷静细腻的表现方式,淋漓尽致地展示出各种生物形态。他的作品不但启发了人们对生命的反思,更激起大家对理解自然的渴望。晶莹剔透的艺术质感代表他对完美的追求,在该领域树立了一个难以匹配的标准,也为他嬴得了数多国际奖项,其中包括2007年美国纽约州康宁市的New Glass Review 28评审团奖;2010年德国兹维塞尔的Gletscherprise Glaskunstpreis奖;2011和2012年荷兰阿姆斯特丹的High Times Cannabis Cup奖。在2006年以及2013年,他的作品被选为德国科堡当代玻璃奖。 Artists: Bernd Weinmayer, Martin Walde, HALLUCIGENIA #21, 2020, Photographer: Christoph Ascher, Courtesy: Bernd Weinmayer 最近他与国际知名时尚设计师,Iris Van Herpen,合作的玻璃连衣裙,更是挑战了所有的不可能,将科学玻璃艺术发挥到极致。 我们很荣幸能够采访伯恩德,了解他如何迎接挑战,成为我们这时代备受尊敬的科学玻璃艺术家。 Artists: Bernd Weinmayer, Iris van Herpen, BIOMORPHISM, 2019, Photographer: Christoph Ascher, Courtesy: Bernd Weinmayer 问:你是一位非常杰出的玻璃艺术家。请告诉我们你的艺术养成道路。答:运气,运气,还是运气。我毕业于德国巴伐利亚州巴特艾布林的商业学校。从学校毕业后,我只是想确定我不再继续学习商业。那时17岁的我,完全没有计划,也没有自信,无法想像未来。我们家在Mariastein/Tyrol/Austria有一个度假屋。那是地球上最美丽的地方——一个被群山环抱的宁静朝圣之地。离这个天堂不远处是奥地利唯一的玻璃学校。由于没有其他选择,我母亲说服我去那所学校就读。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进入了科学玻璃吹制部门。我很欣赏那里的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轻松氛围,但是直到20岁前,我真正的爱好是爬山。每当空闲时,我就在前往某座山的路上。大多是独自一人,有时与培训伙伴一起。周末我们会去比赛。在玻璃学校里,我一直是位普通的学生。在我完成四年培训的第三年时,我的一位训练伙伴受了伤,我想给他一份特别的礼物。我用玻璃做了一个小的跑步者模型。第一次尝试时,我做的模型显示出很好的比例,真是令人惊讶。之后,我又制作了几件实心玻璃人偶。我的老师们很欣赏我的第一件创意作品。那时我在体育方面停滞不前,所以我的野心蔓延到了玻璃艺术上。同年1991年,我在Mariastein建立了一个小型玻璃吹制车间,在上学同时,我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我的小“火焰地狱”中度过。从那时起,我就被一直伴随我的火焰工作病毒感染到了今天。在完成了4年的玻璃学校后,我又继续在这所学校参加了为期2年的设计和工艺美术高级课程。之后,我立即开始了自己的事业,并逐年地增加了我在商业上的成功——从极低的水平开始。 Artist: Bernd Weinmayer, Austria, MUTANT I, 2020, Photographer:

伯恩德·温迈尔(Bernd Weinmayer)令人惊叹的科学玻璃艺术 Read More »

By Tachiki Yoshie, Painter, Artist, Japan

立木美江(Tachiki Yoshie)的精美植物花卉艺术

Self portrait, Courtesy: Tachiki Yoshie 立木美江(Tachiki Yoshie)的精美植物花卉艺术 立木美江(Tachiki Yoshie)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日本艺术家,她致力于捕捉植物和花卉在时光穿梭中所产生的美感。一朵花或一根树枝会依著时令而有著不同的姿态,也会因光线的强弱而产生明暗深浅的变化。立木美江将这些细致的变化巧妙地融入画中,编织了一个日夜交汇、四季合一、并蕴含著无常之美的绮丽多变世界。虽然植根于侘寂哲学和日本传统美学,但她的艺术特点在于她的色彩韵律感和细腻感,将四季的嬗递,花草的枯荣表现无遗。 通过使用历代工匠所青睐的天然染料和纸张,立木美江在她的绘画中营造出一种迷人的古典气氛,淡雅且婉约。透过从大自然中所吸取的灵感,再加上敏锐的观察力,她所创作出的世界充满了惊艳,引人流连忘返。 在下面的深度采访中,立木美江揭示了她在艺术方面的心境和感想。希望你喜欢: Courtesy: Tachiki Yoshie 问:请与我们分享你的艺术养成之路。 答:我的绘画生涯始于意图“保留植物和花卉的迷人外观”的强烈愿望。 不同于西方以写实为目标的绘画风格,我使用类似于现代漫画的“写生”方式来捕捉植物的真实形态。 当天气不好,在户外写生时,我有时会收到“尝试根据照片来绘画”的建议,但根据照片所绘制的透视画面变得过於单一,主题失去了动感。 面对实物的好处是可以将不同时期的图案组合起来,即使是一片叶子,从不同的角度看也会完全不同,这让艺术家能够捕捉到每一种形态的精华。 当我在创作大件作品时,有时我会在一个主题上花费一年多的时间,当我捕捉到它们不断变化的外观时,我感到非常接近植物的生命。 面对它们的时间也是对话的时间,这是我在工作中非常珍惜的过程。 即使我只画了一条线,我认为如何能在这条线上投入多少想法是非常重要的过程。 Courtesy: Tachiki Yoshie 问:你在创作作品时使用什么媒介? 答:起初,我用水彩画植物花卉,刚完成时色彩新鲜。但是由于紫外线的强烈影响,我的作品很难长期保存。 后来,我遇到日本古典艺术中所使用的“日本画材”,我便开始采用矿物颜料、和纸、黑墨等天然材料作画。我被这些材料所吸引,这些材料取材于大自然,具有极好的强度,现在我用这些传统的绘画材料来创作我的作品。 日本画的基底是由非常坚固的纤维所制成,颜色分层涂抹而不会撕裂。尤其因为矿石的反射会让彩绘作品非常吸引人;根据早上、中午和晚上,不同的光量度,赋予作品不同的外观。 画材的使用多为口耳相传,所用的技法很少有官方记载。 Courtesy: Tachiki Yoshie 问:侘寂的主题是你的作品核心。请告诉我们更多关于这个主题以及它是如何影响你的创作。 答:我真的很喜欢植物,从小就花了很多时间观察它们。 在植物的世界里,生命的轮回非常快:开花、落叶、枯萎、等到春天再发芽。我在这种轮回的“转瞬即逝的美感”中找到了“侘寂”,这就是我现在的作品,“赞美生命”,的主题。 乍一看,我的画可能被描述为纯植物花卉画,但我以植物花卉作为肖像和群像的主题,用传统的绘画材料来描绘这些图像中所潜藏的情感,我希望将它们作为艺术作品被保存下来。很长一段时间,我喜欢拉斯科(Lascaux)的壁画。 Courtesy: Tachiki Yoshie 问:通过你的颜色选择表现出你的审美感与自然循环一致,请告诉我们你的颜色选择。 答:除了主题本身的颜色,我很清楚知道在什么样的环境、时间和灯光下,会衬托出什么样的主题魅力。 乍一看,背景可能看起来单调,但实际上我花了很多时间将许多颜色叠加在一起。 通过融合错综复杂的色彩,我希望观众对植物花卉的印象和以往有所不同。 然而,在日本绘画中,我相信亮度也作为颜色的标准。当你观看一件真正的艺术品时,即使它在屏幕上呈现棕色或灰色,那也是因为矿物、天然石头或彩色玻璃的微小石粒反射周围的光线造成画面中的单一颜色。绘画的世界和现实的世界是一致的。 除了岩画,金银叶在早、中、晚也呈现不同的颜色。当天空染上夕阳时,画中的世界也变成了夕阳色。在晚上,画家可以创作一幅月亮似乎漂浮在天空中的画作。 在日本绘画中,光的反射会使画作在一天中的不同时间看起来完全不同,所以当我画一幅画时,我总是试图通过在不同的时间环境中创造和谐——早上、中午和晚上。 至于我的色彩感,如果用画作比喻的话,我会说阳画就像太阳的光,色彩艳丽,有活力,阴画就像月光,有著舒缓疲劳的色调。 Courtesy: Tachiki Yoshie 问:你的灵感来源来自何处? 答:我的创作来自于与大自然野生植物的邂逅。当我每天在附近散步寻找主题时,会遇到许多让我止步的植物。很多时候,我会告诉自己“我应该画那棵植物”,但可悲的是,在完成一幅画后,通常该植物会被砍倒或变腐朽。 问:作为一名年轻而多产的日本艺术家,你如何在接受传统艺术的同时注入创新的元素? 答:Nihonga

立木美江(Tachiki Yoshie)的精美植物花卉艺术 Read More »

Autumn Solstice by Lee Chen-Lin, Textile artist, Taiwan

臺灣藝術家李偵綾的绮麗景觀織作

Self portrait, Courtesy: Lee Chen-Lin 臺灣藝術家李偵綾的绮麗景觀織作 “唧唧復唧唧”的織布聲在北朝(386年—581年)民歌《木蘭詩》開篇的第一句,就生動地描述了古代婦女用腳踏著木造機織布的忙碌狀況。这种织布方法被人們沿用了許多个世纪。 到了19世紀初,法國人,約瑟夫·瑪麗·雅卡爾 (Joseph Marie Jacquard)設計出人類歷史上首臺可設計的織布機——雅卡爾提花機 (Jacquard Loom)。他發展了一套打洞卡片系統來控制織布機上的編織圖樣。這套機械編制技巧後來被改良成紙捲鋼琴錄音,也激發IBM創建者赫門荷勒里斯(Herman Hollerith)使用打洞卡來記錄數據和做計算機程序設計。IBM爲紀念紡織工業,後來在1994年也將其操作系統命名爲OS/2 Warp(warp即是紡織布上的經線)。(資料出処: Baidu)  Variation Landscape II – Taroko Gorge, Courtesy: Lee Chen-Lin 時到今日,數位化的雅卡爾提花機更將織作提升到用機器織布並可大量生產。臺灣女藝術家,李偵綾確將數位雅卡爾提花機轉換成她的畫筆,在經緯交錯中,用她對抽象編碼的邏輯和色彩質感的敏銳性,以超高的感性,知性和技巧編織出獨特用心的作品,成為臺灣少有的織作藝術家。 在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讀研究所時,李偵綾埋首鑽研織作过程,並利用学校的提花機織出她的首展作品系列,《變奏山水》,以緬懷她童年生長的家鄉,花蓮。不過那是一段不願碰觸的記憶,因為小時候的艱苦生活環境,讓她對花蓮的自然環境多有著”看山不是山”的痛苦回憶。但是,在研究所的那兩年中,她强忍著心中的不願,以超強的毅力去面對過去,這段創作期間也變成她的療癒過程。慢慢地,從織作中,她學會了釋懷。 Variation Scenery II – Mount Qilai, Courtesy: Lee Chen-Lin Variation Scenery II – Mount Qilai, Courtesy: Lee Chen-Lin 研究所畢業後,李偵綾不願投身商業織作行列中,堅持成為織作藝術家。但是她面對的第一個難題就是如何購買數位雅卡尔提花机,它的價錢不菲,再加上軟體,她是不可能負擔得起。後來,在指導教授幫助下,有幸獲得一台二手机,並用數位繪畫軟體(Photoshop)畫出她心中的圖案來輔助她的编織,如此她就無須再購買昂貴的軟體。 解決這些難題之後,她開始全心投入藝術創作並對織作有了新的想法,那就是反轉傳统觀念將織物視為繪畫的延續。根據李偵綾: ”不論是在西方壁毯與繪畫的親緣關係,從故宮也能得知緙絲能反映出當時代的書畫特徵與織造技術。整體而言,織造出繪畫的美在視覺效果上與繪畫有許多的相似性,以至於造成將對象物(織物)視為繪畫的傳達媒介,成為服務繪畫而存在。 “ Five Mountains, Three Points, One Strange,

臺灣藝術家李偵綾的绮麗景觀織作 Read More »

Magic Circle Colour Detail by Rogan Brown, Paper Sculptor, Artist, France

罗根·布朗(Rogan Brown)的纸上奇迹

Self portrait, Courtesy: Rogan Brown 罗根·布朗(Rogan Brown)的纸上奇迹 罗根·布朗(Rogan Brown)是一位出色的艺术家,他通过纸上的创意,模仿了大自然的美丽和复杂性,并用精致的纸雕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诠释——微小而有生命力的粒子构成了无限的浩瀚。它们看似随机的聚集,却充满了活力,创造了一个美好的共存世界。 从微生物到时尚,罗根的创造力揭示了纸张在美学上的表现和纹理方面的多功能性。面对著现今科学被爆炸性增长的数据所驱动,罗根视自己为局外人,但确能出色地将此感知转化为令人惊叹的艺术。凭借著精准的执行力和丰富的想像力,罗根一次又一次地让他的观众沉浸在无数的纸上自然奇观中。 我们很高兴能够采访罗根。从下面的对话,让我们一窥这位几十年来一直致力于以一种单一媒介拥抱大自然的优秀艺术家和他的内心世界。 Ghost Coral Venice Variation, Courtesy: Rogan Brown 问:你的精美纸雕令人难以置信。请与我们分享你的艺术养成。答:我是一名自学的艺术家,在过去的40年里一直从事艺术创作。 问:你为什么选择纸作为雕塑的媒介?答:我一直在寻找一种媒介来捕捉自然界微妙而且脆弱的质感。我开始尝试剪纸,对它的材料特性感到震惊,它可以被切割成多种形式却仍然保持其结构的完整性。作为一种来自大自然的有机材料,它非常适合有机的自然雕塑创作。 Vortex, Courtesy: Rogan Brown 问:你曾说过“我的作品是在科学事实和科幻小说相遇和融合的空间中所产生。”请详细说明此点。答:艺术作品的最简单形式是关于自然和想像力,因此我一方面深受到传统浪漫主义的影响,另一方面可能自相矛盾地受到科学的影响。当我开始创作时,我生活在法国一个非常狂野和偏远的农村地区,我想以艺术的方式融入那种环境。但是大自然是如此之大,种类之多,细节之复杂,令人难以抗拒,以至于很难知道从哪里开始。此外,今天,借助卫星或电子显微照片等科学和科学成像技术,我们可以观看各类的自然图像,从细胞结构到正在形成的星系。这些图像不但增加了我们的知识,也增加了我们的困惑。当通过大量的视觉数据,我开始识别和理解自然界中所存在的不同模式和不同尺寸的重复图案。我开发了不同模式的作品集,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分类法,然后我用它来构建想像中的有机体。这对我来说很重要,我相信艺术家的角色是改变现实,而不仅仅是模仿或转录它。我征求观众的认可,并且通过不同的形状,创作了多个视觉参考:其中包括细胞结构、微生物、海藻、珊瑚、植物形态、云层、地形图、人体器官和孔口……最终目的是让人们停下来、欣赏、和观察围绕著他们的自然世界是如此的美丽、错综复杂,以及多样和脆弱。 “不同尺度”=不同层次的物理尺度,从微观到宏观;例如,螺旋的结构可以在星系中或蜗牛的外壳上观察到。 Coral Garden Detail, Courtesy: Rogan Brown 問:你的三维紙雕所呈現的藝術形式是如此的細緻、富有創意、和充滿想像力。你創作的主要主題是什麼?你是如何想出這個主題?答:我們如何從字面和概念上看待大自然是貫穿我的作品的共同主題。由於科學和科學成像技術,我們對自然世界的了解不斷地擴大。甚至在技術革命之前,大自然就以深不可測的能量和規模壓倒了我們,從而產生了崇高的哲學。我們對環繞著自身的浩瀚宇宙又比18世纪的康德多瞭解多少呢?科學不只是調解我們對自然的看法,它現在完全支配了自然,並且改變了我們對周圍世界結構的理解。物理世界(包括我們自己的身體)的堅固性幻覺已被原子化為一團越來越小的結構:細胞、蛋白質、分子、原子、質子、夸克和量子能量場。我在作品中所探索的正是這種對世界的新認識,試圖找到易於理解的視覺隱喻來描述由於規模而難以理解的現象:尺寸無限小,數量卻難以想像。 問:如果你不介意,請帶我們進入你的工作過程。你在雕塑時使用了哪些工具和技術?答:我首先創建詳細的圖紙,再將這些圖紙矢量化並從紙張上進行激光切割。然後,我會用有著複雜結構的手工切割卡片和泡沫板墊片,將切口進行分層和分離,營造出一層漂浮在另一層之上的錯覺。 Iris van Herpen, ‘Earthrise’ photographed by Fee-Gloria Grönemeyer , Courtesy: Rogan Brown Iris van Herpen, ‘Earthrise’ photographed by Fee-Gloria Grönemeyer ,

罗根·布朗(Rogan Brown)的纸上奇迹 Read More »

By Gé Pellini, Artist, Sculptor, France

力与美的展现,法国雕塑家Gé Pellini的”有角动物”系列

Self portrait, Courtesy: Gé Pellini 力与美的展现,法国雕塑家Gé Pellini的”有角动物”系列 无论是犀牛还是公牛,法国艺术家,Gé Pellini,深刻地塑造了有角动物的力与美。从大理石到青铜,他的雕刻如史诗般地重现有角动物的雄伟风格。简洁有力的线条中迸发出优雅的造型,Gé完美地将动物身上所拥有的强劲活力呈现给世人。由于人类文化的进步以至对自然世界的贬低,濒临绝种动物的原本面貌和内在精神久被忽视,甚至被遗忘;但是Gé的高超技艺,却能重新恢复其原始的精神并赋与其更神圣的意义。Gé对艺术卓越的追求和对主题的深刻体认,塑造出无可伦比的杰作,重新唤起人们对这些动物的敬重和珍惜。 Courtesy: Gé Pellini 我们很高兴能够展示Gé的作品,因为它们代表了一系列充满活力的动物,有著崇高的体态和内在精神。Gé的文字就像他的雕塑,简单、直接,却又富有冲击力。 Courtesy: Gé Pellini 问:你的”有角动物”系列想传达的主题以及为什么要传达此主题?答:我的雕塑经常以公牛和犀牛为主题。 对我来说,犀牛是人类野蛮行为的见证之一。 与其他许多动物一样,这种动物是人类的受害者,它们很快就会从这个世界上消失。 公牛则是权力的象征,尤其是重生的象征。目前正是改变以及重生的好时候了。 Courtesy: Gé Pellini 问:雕刻时,你最喜欢的材料是什么以及为什么?答:大理石,一种珍贵的材料。 还有青铜,因为它为我提供了创作这些动物强壮本质的可能性。 Courtesy: Gé Pellini 问:你的雕塑有著简单的线条和形状,但更有一种动感的力量。你是如何实现这种转变?答:这是经过一段相当长时间的研究,其中包含著大量的设计研究。简化模型是非常复杂的过程。我觉得艺术家不应该使其作品,尤其是形象部分,变得太过复杂且难懂。 Courtesy: Gé Pellini 问:你为什么选择动物为雕刻的主要题材?在雕刻之前,你会研究特定的动物吗?如果是,动物的哪些特征最吸引你?答:是的,我不再对人类感兴趣。我观察动物,画它,再画它,然后我会让时间流逝,我忘记它,然后我会恢复记忆。再用我的记忆创作,最重要的…… Courtesy: Gé Pellini 问:有没有哪位艺术家或艺术作品曾激发你的灵感?答:我参观过很多展览。我喜欢看他人的创作,但是我想忘记它们,以免复制它们。我想获得的灵感是对我影响最小的他人作品。 Courtesy: Gé Pellini 问:人们在哪里可以看到你的雕塑,你有什么即将举办的展览想与我们的读者分享吗?答:我的下一个大型展览将在六月,地点是位在巴黎孚日广场的Artmundi画廊。否则,你可以通过我的网站或是Instagram,用电子邮件与我联系。我会很高兴见到你。 Courtesy: Gé Pellini 我们感谢Gé Pellini表达了他对动物精神的艺术表现及其神圣意义的看法。 Gé的网站Ge的Instagram 

力与美的展现,法国雕塑家Gé Pellini的”有角动物”系列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