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f portrait, Courtesy: Lee Chen-Lin 臺灣藝術家李偵綾的绮麗景觀織作 “唧唧復唧唧”的織布聲在北朝(386年—581年)民歌《木蘭詩》開篇的第一句,就生動地描述了古代婦女用腳踏著木造機織布的忙碌狀況。这种织布方法被人們沿用了許多个世纪。 到了19世紀初,法國人,約瑟夫·瑪麗·雅卡爾 (Joseph Marie Jacquard)設計出人類歷史上首臺可設計的織布機——雅卡爾提花機 (Jacquard Loom)。他發展了一套打洞卡片系統來控制織布機上的編織圖樣。這套機械編制技巧後來被改良成紙捲鋼琴錄音,也激發IBM創建者赫門荷勒里斯(Herman Hollerith)使用打洞卡來記錄數據和做計算機程序設計。IBM爲紀念紡織工業,後來在1994年也將其操作系統命名爲OS/2 Warp(warp即是紡織布上的經線)。(資料出処: Baidu) Variation Landscape II – Taroko Gorge, Courtesy: Lee Chen-Lin 時到今日,數位化的雅卡爾提花機更將織作提升到用機器織布並可大量生產。臺灣女藝術家,李偵綾確將數位雅卡爾提花機轉換成她的畫筆,在經緯交錯中,用她對抽象編碼的邏輯和色彩質感的敏銳性,以超高的感性,知性和技巧編織出獨特用心的作品,成為臺灣少有的織作藝術家。 在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讀研究所時,李偵綾埋首鑽研織作过程,並利用学校的提花機織出她的首展作品系列,《變奏山水》,以緬懷她童年生長的家鄉,花蓮。不過那是一段不願碰觸的記憶,因為小時候的艱苦生活環境,讓她對花蓮的自然環境多有著”看山不是山”的痛苦回憶。但是,在研究所的那兩年中,她强忍著心中的不願,以超強的毅力去面對過去,這段創作期間也變成她的療癒過程。慢慢地,從織作中,她學會了釋懷。 Variation Scenery II – Mount Qilai, Courtesy: Lee Chen-Lin Variation Scenery II – Mount Qilai, Courtesy: Lee Chen-Lin 研究所畢業後,李偵綾不願投身商業織作行列中,堅持成為織作藝術家。但是她面對的第一個難題就是如何購買數位雅卡尔提花机,它的價錢不菲,再加上軟體,她是不可能負擔得起。後來,在指導教授幫助下,有幸獲得一台二手机,並用數位繪畫軟體(Photoshop)畫出她心中的圖案來輔助她的编織,如此她就無須再購買昂貴的軟體。 解決這些難題之後,她開始全心投入藝術創作並對織作有了新的想法,那就是反轉傳统觀念將織物視為繪畫的延續。根據李偵綾: ”不論是在西方壁毯與繪畫的親緣關係,從故宮也能得知緙絲能反映出當時代的書畫特徵與織造技術。整體而言,織造出繪畫的美在視覺效果上與繪畫有許多的相似性,以至於造成將對象物(織物)視為繪畫的傳達媒介,成為服務繪畫而存在。 “ Five Mountains, Three Points, One Strange,